在澳门快3玩大小怎以能赢
在澳门快3玩大小怎以能赢
你的位置:在澳门快3玩大小怎以能赢 > 新闻动态 > 孤儿穿越成大唐农妇子,白手起家种地经商,缔造辉煌朝代

孤儿穿越成大唐农妇子,白手起家种地经商,缔造辉煌朝代

发布日期:2025-06-24 13:22    点击次数:101

哥们,告诉你个秘密!这本男频神作,简直让人欲罢不能!从开篇的伏笔到高潮的爆发,每一章都扣人心弦,主角的成长之路既坎坷又热血,看得我热血沸腾,根本停不下来!它不仅满足了所有热血男儿的幻想,还藏着不少意想不到的惊喜。相信我,翻开它,你就踏上了一场非凡的冒险之旅,错过它,你真的会拍大腿后悔!赶紧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阅读盛宴吧!

《醉枕大唐》 作者:文生风起

第一章初见曙光

眼见着就要走到了李家村的村口了,李安停下脚步,喘了口气,转过头看了看背上背着的背篓,里面空无一物,背篓早已经破的不成样子了,基本就装不住任何小样的物件,李安找了些柔韧的蒿草,横七竖八的堵住了洞眼,准备用来装一点儿野菜。

其实并没有什么东西可装,因为放眼望去,这里刚下了雨,山坡上只是刚刚冒起来一点儿绿意,但是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裹腹的东西,李安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己在高速公路上开车开得好好的,突然一阵强光射来,他慌忙得拨动方向盘,只听见巨大的碰撞声,全身一痛,很快就失去了意识,闭眼前,回想起自己孤独成功却又短暂的一生,李安不禁感叹道:“不知道是哪个商业对手非要致自己于死地呢?要是自己还能醒过来,一定要好好的活下去。”

李安睁眼醒来的时候,只见一个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中年妇人端着一碗米汤使劲的往他嘴里喂着,边喂边哭:“二郎已经病倒了,大郎,娘不能失去你了啊。”

李安不相信平行空间的存在,更不信穿越,公司年轻的姑娘谈起这些事儿的时候,他总是在心里总是笑她们荒诞,但是这种事却真实的发生在了他的身上,即便如此,李安觉得他大概是穿越者中最倒霉的一个,倒霉到,从他成年以来,再也没尝到过饥饿和绝望的滋味,倒霉到,一切都需要重头再来,却没有任何头绪。

这里具体是什么朝代,李安还没有弄清楚,事实上,他还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些,他关注的只是要怎么填饱肚子,不,准确的来说,他需要考虑的是怎样让自己瘦骨嶙峋的身体活下去,他脑海中闪过很多挣钱的方法,可是,从穿越过来到现在,他还没有想到任何方法,毕竟,这么贫穷的年代,他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才能让自己活下去。

种地?李安摇摇头,种庄稼的年代离他实在是太久远了,不过为今之计大概是要想办法增加粮食产出了,要不然,活不活的下去都说不准。

跟自己同名同姓的这具身体,他甚至都没有搞清楚,这具身体的年龄有多大,从身材来看,可能只能16岁,甚至更小,因为实在是太瘦了,太矮了,离李安现代一米九的身高还差大半个身子吧。

但是无论多大年纪,这都是应该摄入各种营养长身体的时候,可是在李安穿越过来的一个月以来,他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不,甚至是一粒米都没有见到过,每顿都是喝点儿野菜粥,他娘说,再不省点儿,恐怕活不过等到粮食收货的季节。

连续几年的干旱,让李家村基本是颗粒无收,村里的居民个个饿的面黄肌瘦,他已经想象到如果朝廷再不赈粮,估计这个村子的命运就是很快就会走向灭亡了,但是幸好,在他穿来的几天里,下了好几天雨。

但是官府在之前也始终没有拿出赈灾的措施,李安想了想,只想到两个可能,第一,当皇上老儿的就是一个无耻昏君,压根儿就不在乎自个儿底下老百姓的死活,以致于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第二,这个皇上是个明君,但是下面有和珅这样欺上瞒下的贪官,欺上瞒下,贪了救命钱。但是,不管是哪种,这种灾难发生在老百姓身上,只有等死了。

幸运的是,在李安穿来之前,李家村终于下了几场雨,村民欢呼雀跃,雨来了,预示着粮食的的收获不再是颗粒无收,收获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看着空空如也的背篓,李安叹了一口气,回到了家里。

李家的院子在村头上,不大的院子,一明两暗三间屋,院子里盖着堆柴火的地方,不见有猪圈鸡鸭等牲畜,房子也很破旧,远远赶不上别人家的日子。

李安想了想,终于想明白了,这个时代,农民的贫富完全取决于家庭男丁的多少,粮食打得多,日子就富裕,李家就剩一个年纪不算大但身体不是太好母亲和两个半大的小子,一个小子体弱多病,另一个小子一直苦苦支撑,但是前段时间,终于累得倒下了,便宜了从异世穿来的李安。

李安醒来后,那个瘦弱的老母亲抱着他说不能失去他,弟弟更是拿出家里唯一的口粮给他补充了一点儿能量,这种来自至亲血脉的亲情让从小是孤儿的李安感觉很奇妙,也很温暖,正是他可望却不可得的亲情,没想到上天送他这么一份大礼。心里默道,反正已经回不去了,还不如好好的留下来享受有亲人的时光。

李家没有壮劳力,这具身体的父亲很小的时候上山打猎被熊瞎子咬死了,他娘因此哭坏了眼睛,他作为李家的大儿子,家里唯一的壮劳力,大小活儿都是李安干,虽然李安离开贫穷的日子已经很久了,但是他索性是苦过来的孩子,面对李家的境遇,并没有觉得有想象中那么的难熬。

李安的弟弟李家二郎已经在床上躺了半个月了,一开始发烧,无力,腹泻,现在更严重了,已经下不来床了,吃了不少药,可是就是不见好,听他娘说是伤寒,可是李安觉得看着不像。

他不懂医,可是伤寒应该是不出汗的,而且李家二郎一到夜里就出汗,早上被子都是潮湿的,而且腹泻严重,天天拉,早晚会脱水而死。

李安把柴火抱进屋,从他娘视如珍宝的粮食罐子里抓出了一把米,熬了米粥准备给李二郎喝点儿,不吃的话李二郎根本就撑不下去,熬好了粥,就准备开始熬药,这药也不知道是哪个庸医开的,很大一包,倒进锅里就有半锅,去水缸舀水煮上,就提着桶出了院,去外面去提水。

走出李家不远就有一个土坑,最近下雨,里面积了一些积水,听他娘说,村子里的水井有两口,但是都离得比较远,最近下了雨,李家都是喝的这坑里的水,水不算清澈,也不算浑,但是也绝对达不到人可以饮用的标准,李安再不愿意也得入乡随俗。

他能做的就是把水煮开,即便如此,李安也觉得这水喝的胆战心惊,李安严重怀疑,李二郎是不是就是喝这水喝出问题的。

李安蹲下来拨了拨水上的漂浮物,打了一桶水上来,刚把桶放在地上,脚下一滑,下意识的伸手抓住水坑旁边的水草,因为他用力过大,草汁渗了出来,而且,有一股味道。

李安闻着这个味道有些熟悉,他看了看水坑旁边,由于这几天下雨,水坑旁边的水草长得异常浓密,看着样子也有些熟悉,想了一会儿,李安终于想起来,上辈子他经常出去去应酬喝酒,肠胃变得很不好。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老中医,久而久之,对中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对一般的草药都比较熟悉,有一次在老中医的那儿看到这种药草长得很奇特,味道也很特殊,便好奇的问了起来。

“老师傅,这药草形状奇特,味道特殊,可以用来治什么病啊?”李安好奇的问道。

老中医捋了捋他的胡子,笑道:“别看着这药草古古怪怪的,作用却不小,在古代,人们都用它来治疟疾,这可是救命的药啊。”

等等,疟疾不就是拉肚子吗,那么,自己手中的这个野草,不就正是对症下药吗?不行,自己又不是医生,万一用错了药怎么办?李安想了想,但是想起李二郎那个样子,估计再吃那些庸医的药一样也是好不了,算了,死马当活马医,李安扯了一把草,拿回去试试再说。

李安大步跑回了家,趁着他娘没看见,快速用刀把采回来的药草剁碎了混在药锅里,万一被他娘看见了,绝对不会允许他这么做的,只能背着他娘弄了。

只不过,熬好了药,李安端起了药往屋子里端的时候,手有些抖,心也跳得有些快,万一出问题了怎么办,自己就害了一条无辜的生命,但是难道又放任不管吗,他始终记得,二郎将自己的口粮让给他的事儿,李安闭了闭眼,狠了狠心,不管了,先试试再说吧。

他娘在床边照顾二郎,看见李安的脸色有些异样,问道:“大郎,快把药端过来吧,二郎该喝药了。”说完把药端了过去。

李二郎已经病糊涂了,眼睛睁都睁不开,药也得灌,成天迷迷糊糊的,李安扶起二郎,李氏掰开李二郎的嘴,一点一点将药灌了下去,基本灌了一半就撒了一半,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灌了药,他娘就在床头跟二郎絮絮叨叨的说着话,李安就出去收拾了一下院子,劈了一些柴。

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忙着播种粮食,李安刚来也不知道什么情况,不知道李家有没有播种。

李安现在也没心思问,毕竟家里一团糟,他打算今天收拾一下家里再问他娘地在哪儿,有没有收成。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安加的草药起了作用,转过天儿,李二郎的病情就有了很大的好转,昨天还是晕晕沉沉的不知人事,今天一早就睁开了眼睛,人也清明了不少,喊了一声娘和一声哥。

李氏欢喜的不行,连声絮叨佛祖保佑,菩萨保佑....除了感谢神佛,她估计自己都不知道能做什么。

李安将熬得稀烂的米粥端了上来,说是米粥,里面其实也没有多少米,但是李二郎吃下去了大半碗,李安暗暗的松了一口气,能吃的下饭就代表还有一半机会,不管是不是那野草的作用,他都加大了剂量,却始终瞒着李氏,自己都没谱的事儿,告诉了李氏只能徒惹担心。

随着二郎的病情越来越好,加上李安最近出去挖到了新长出来不少吃食,一家人的生活也井井有序了起来。这让李安长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食不裹腹了,只要李家的日子上了轨道,自己就有机会改变这一切。

李安拔了一把野草握在手里,直起身,抬头看了看,破云而出的日头分外璀璨,从今天起,未来的日子好像可以期待了......

第二章病情好转

腹泻止住了,眼看着二郎的病一天比一天好,他娘的脸上终于不再是愁眉苦脸一种神色了,眉头也越来越舒展开,尤其是土郎中来瞧过之后,说二郎的病好了大半,李安和他娘更是从心里松了口气。

前段时间,大郎和二郎接连倒下,李氏瞬间感觉天塌了一半,她不知道两个儿子离开她了她的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幸好,下了雨后,她的大儿子就醒了过来,还变懂事了不少,家里大大小小的活儿大郎都做的很好,二郎现在也好转了起来,有儿子在身旁,日子再苦再难都能熬过去,若是没了,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呢。

李氏心里头欢喜,也顾不上瞧那土郎中有些异样的神色,去里屋箱子底下摸出了一串儿钱来,递到李安手里:“亏得郎中的药,才救了二郎的命,这些钱就当谢他的救命之恩吧。”

李安心说,什么救命之恩,就算李安不是医生,也能瞧出外头那土郎中是个二把刀,若他开的药真有用,二郎的病哪会拖到现在,没死在土郎中手里,算命大,还给诊金,依着李安的脾气,把他赶出去都是好的。

不过,这些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即便他清楚是坑边的野草救了二郎,李氏却不会信,所以,也只能便宜外头那土郎中了。

还有,自己真是头一次见着这个世界的钱,李安忍不住仔细瞧了两眼,跟自己在文玩市场见过的铜钱大同小异,区别只是上头的年号,背面是光背儿,正面刻着四个字。

开元通宝!李安还来不及想这四个字的含义,李氏见他拿着钱不动,催了他一声:

“大郎,还不去送郎中,只管发愣做什么。”

李安这才回神儿拿着钱出去,到院子里准备把钱递给郎中,整整十枚铜钱,李安是个企业家,自然知道开元通宝代表的意思,原来自己穿到了唐代,也不知道现在是哪个皇帝在任,是李渊?李世民?还是李隆基呢?或者是武则天?

或许自己还能看到李白、杜甫之流的大文豪,想想李安还觉得很激动!

大夫的连声催促赶紧让李安回过了神,看着手里的铜钱,李安纵使不情愿,还是肉疼的把手里的铜钱交了出去。

即使李安不了解在这个世界一枚铜钱的价值,却记着曾经看过一个古代的电视剧,一枚铜钱至少可以换一个馒头,而在温饱还没有普及的古代社会,粮食大概是最金贵的东西。

以此推论,李氏给的这十枚铜钱的诊费应该很多了,尤其那郎中接过去,一脸藏都藏不住的笑,李安更肯定这一点儿,这土郎中倒捡了大便宜。

这么想着,李安心里不免有些气,送郎中出了篱笆门遂开口道:“先生站一站,在下有事要问?”

本来李家这一趟郎中不乐意来的,因他心里明白,李二郎这个病好不了,前两天来给他瞧了脉之后,就知道没救了,再拖些日子,就只有一个死,自己大老远跑一趟也是白跑,估计连诊费都得不着,哪想到,短短几天,李二郎的病竟然好了起来。

刚瞧脉的时候,自己特意仔细瞧了又瞧,真是好了,虽然想不通各种缘由,土郎中心里也高兴,虽说李家穷,可这病从自己手里好了,诊金自然要给的,怪不得今儿出门前,瞅见喜鹊在枝头叫个没完呢,果然有好事。

土郎中心里正高兴,听见李安唤他,以为要问药的事,住了脚转身道:“莫非是问你二弟的病,照着我今儿的药方子再吃上几天,想来就能好了。”

李安心里冷哼了一声,脸上却不带出来:“我是想问先生,小弟倒是什么症候?怎么前头吃了先生的药不见好,这两日就好了。”

那郎中一愣,怎么也没想到,这李家没读过书的傻儿子会问出这么句话来,郎中差点儿都以为他是讽刺自己了。

不过,这小子的一双眼倒亮,亮的土郎中都有些不敢跟他对视,到底心里有鬼,即便对着个无足轻重的小子,土郎中还是有些心虚,目光闪了闪,做出一副深奥的嘴脸:“前次瞧二郎的病,我便已经胸有成竹,所谓不破不立,前番的药下去,二郎的病瞧着虽重了些,却是转好的迹象,如今不是好了吗,这岐黄之术深不可测,用药之妙更不是你一个小子能窥其门径的,宽心养着就是。”说完,袖着钱跳上门口的驴子跑了。

李安不禁撇撇嘴,心说什么不破不立,狗屁不通,简直就是庸医,忽听里头李氏唤他,李安忙掩上篱笆门进了屋。

他娘李氏正在二郎的炕头坐着,李二郎也坐了起来,病的日子长了,虽说好了不少,却仍不能下地,背后垫着一床棉被,靠在他娘旁边儿,精神已经好了很多。

这几天收拾屋子,灌药,做饭的都是李安,李二郎这屋也是李安收拾的,李安不懂医,但他有常识,李安在屋子里躺了一个月,又吐又泻的,这屋子里病菌不定有多少呢,李安能做的就是尽量除菌。

他每天都会把李二郎的被褥拿出去晒,晒一个晌午拿回来再给李二郎铺上,有太阳的余温,还消了毒,对于李二郎的病应该有些作用。

至于屋里,这里不可能有消毒水,李安就用开水多擦几遍,当消毒。李二郎穿的衣裳也都用开水煮过一遍,这么折腾了几天,李安对他这个白来的弟弟也熟了不少。

就算病了一个多月,也能瞧出来二郎是个壮实的小子,这场病,李安还是觉得,跟那坑里的水脱不了干系,如今刚一见好,就一天一个样儿,估计再有两天,这小子就能下地了。

二郎是个典型的农家小伙子,之前哥哥病了之后他就立马病了,所以对哥哥照顾他的事情也十分感恩,“哥,谢谢你这几天照顾我,我以后一定也这样照顾你。”李二郎迷迷糊糊的说道。

李安看着这个半大小子,觉得他天生就该是自己弟弟,揉了揉他的头发道:“哥哥照顾弟弟不是应该的吗?胡说什么。真要照顾我啊,你也得给我生龙活虎的好起来啊。”

说着两人都笑了起来,是啦,一家人算那么清楚干什么。

而且,李安心里也充满了愧疚,自己也是运气好,就凭自己的记忆将那个草药采来给二郎吃了,就拿这个小孩当了一次小白鼠,若是成功了,当然最好不过了,若是不成功,那可能就是葬送了一条人命,自己罪过就大了去了。

这么想着,李安心里就越发愧疚了起来,低声道:“二郎想吃些什么,哥给你去做去。”

二郎眼睛一亮,但是又有些迟疑,道:“哥,我想吃面,但是你会做吗?”

李安当然想回答一声会啊,自己的厨艺可是五星级大厨培养出来的,但是看着二郎的神色,这个身体估计是没有做过饭了,于是迟疑的说道:“娘出去了,我看过娘做饭,我去试试做吧,你等一会儿啊。”说着李安就走出了房门。

家里的白面并不多,李安来的这些天,都是吃的一种类似杂面的饼子,很是粗糙,卡在嗓子眼,不喝水吞都吞不下去,可是肚子饿久了,这些都成了珍馐美味了,如果放开肚子吃的话,李安估计能吃下去十个八个的。

挨过饿的人才知道珍惜粮食,李安挨过饿了,想到他小时候经历的那些苦痛时光,不过不一样的是,这次,有家人。

李安记得这里的人都是种的小麦,李家当然也有,被他娘锁在自己房间的柜子里,但是这把钥匙今早李氏给了李安,让他当家做主了,毕竟是男人才是家里的主心骨,看见儿子病好了,也放心的把钥匙交给了李安。

不过如果她看见李安这样用她的粮食的话,估计会后悔今早的所作所为。

李安盯着手里的这碗白面,叹了一口气,从来没想到,李氏集团的董事长竟然有一天,会觉得一碗白面如此金贵,就这一碗白面,是一家一个月的口粮,可是今天李安决定把它全吃了,不破不立嘛,没有吃饱怎么有能力去挣钱。

面不多,也做不了什么吃食,二郎的病才刚好,只能吃一些比较好克化的吃食,李安很快就擀好了一顿吃的面条。

家里什么材料都没有,李安把面条切得很细,再剁了一些蒜和一些葱花,从油罐子里刮出了一点儿猪油,热腾腾出锅的细面浇上葱花和蒜,香气扑鼻而来,李安这么多天没吃过正经的一顿饭,闻着完全赶不上以前在大酒店吃的饭菜,但是却莫名的想让李安流眼泪,老子终于吃上一顿热饭了。

等着李氏拾柴回来,看到李安做出来的让人流口水的面条,李氏很是心痛,自己就离开了一小会儿,自己的大儿子就把一家人一个月的口粮给做了,她气的差点儿忍不住要哭出来,这下日子要怎么过下去啊。

好在李安及时安慰了她,承诺很快就可以把钱赚回来,李氏自然是不信,自己儿子有几斤几两重,她还不知道吗?

但是已经成为事实了,李氏惯是丈夫在时听丈夫的,儿子在就听儿子的,想通了,李氏的眼泪才收住了,一家人开开心心的把面条吃了个精光,汤一点儿都不剩。

李二郎赞道:“哥,没想到你第一次做饭就这么好吃,比娘做的还好吃,以后娘就不要做饭了,你就做饭吧。”说完还点点头,觉得自己这个提议做得非常对。

李安气的弹了一下他的脑门,说道:“你想得倒美!”可是神情却没有半分生气的样子,李安想到能为家人做饭,也觉得十分开心,以前都是做给自己吃,这下终于有人欣赏自己的饭菜了,一个好厨师最开心不过的就是有伯乐。

吃完饭,李安问收拾着碗筷的李氏:“娘,这个天终于好了起来,咱家的粮食种上了没有啊?”

“前段时间娘光照顾你跟二郎去了,哪里还有别的心思?”李氏叹道。

李安一愣:“娘是说咱们家里的地没种?”

李氏摇摇头:“种上了。”

李安刚想松口气,就听李氏说道:“你长大了,娘才跟你说这些,你爹死得早,前些年你跟二郎都是不顶用的男丁,娘一个妇道人家,着实没力气干地里那些活计,隔壁你二叔家,三个小子都长大了,就把咱家的地给他们种了,打了粮食,就给咱家一袋白面,两袋粗粮,再加五十文钱,省一省,也够咱们娘三吃喝了,咱家柴房里的那些柴火,也是二叔家的小子给咱家送来的。”

李安不可思议的看着李氏,虽然是他娘,可是年纪也才30多岁,家里明明有地,却给人家种,怪不得李家这么穷呢,原来是个没成算的人。

李安想,种地虽然辛苦,但是也不至于累死吧,把地给人家种,省事是省事,但是自家只会越来越穷,自己不是李氏,他不能把生活这样过下去,以前是他没穿过来,李家没机会,现在他来了,就一定要让这个家过上好日子,但是要怎么致富,还需要自己思考一下。

李家的地都让给别人种了,就算要收回来也只能明年收回来了,可是今年呢,今年要怎么办呢,如果不挣钱的话,没有粮食,一个冬天都活不过去吧。

李安打了桶水上来,将叫李氏缝的麻布袋子套在了水桶上,再将水倒在了另一个桶里,以此来过滤水,虽然赶不上现代的自来水,但是总比原先强了许多吧。

第三章初识货郎

李安知道自己来到了唐朝,心里也安定了许多,读书时候总是想象盛唐是个什么景象,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还真有可能见识到。

要是自己穿越到一个战乱的年代,估计就李安这样的身子骨,都得被征兵征出去,要是遇上了赋税徭役厉害的年代更是不用活了,总体来说,穿越来唐代,李安对自己的境遇还是挺满意的。

都说大唐盛世大唐盛世,怎么这百姓的日子这么苦啊,想到这里,李安不由地叹了一口气。

前两天,李安说服李氏去跟二叔家说明年把地收回来自己种的事情,一开始李氏有些不同意,觉得自己家没有能力种地,但是李安说,自己也长大了,能干活了,二郎虽说年纪不大,可是也能帮着干一些,再说了,一共才五亩地,也就是播种跟收粮食的时候累些,家里毕竟有三个人,绝对是忙得过来了。

李氏是个典型的农家妇女,以前丈夫在时靠丈夫,儿子长大了就靠儿子,现在看儿子井井有条的分析,也十分相信李安,想了想于是就答应了,毕竟谁不想过能吃饱饭的日子呢。

虽说李氏听了李安的,但是李安也发愁啊,没钱买种子,种子从哪儿来,指望二叔家给他家送种子,简直就是妄想。

而且自打李氏去跟二叔家说了明年还地儿的事,是彻底惹恼了了他二叔,二叔家的小子就再也没往家里送柴,现在烧的都是以前的囤积的柴火,但是李安不着急,到时候他跟二郎上山去捡点儿柴火就是了。

李安现在愁的是钱,有了钱才能买到好种子,李安比谁都知道,种子对收成的重要性,种子好,收成才能好,种子差,收成就差,如果买到不好的种子,一家人就是累死,也是白忙活。

而且,这里的人都种麦子,李安想种点儿别的,李家所有的地就算都种上麦子,也不会有太多的收成,倒不如拿出一部分地种别的作物试试,说不定可以另辟蹊径。

至于能种什么,李安也不知道,但是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多弄点儿钱,李氏手里存了一些钱,但是估计也不多,自己拿走了她的那些钱说不定又要担惊受怕的,算了,还是自己想办法挣些钱吧。

李安正想着,二郎就从他旁边窜了出来,提着他打的两桶水就开跑,边跑边说:“哥,我长大了,也能做重活了。”

李安看着二郎远去的背影,不禁好笑的摇了摇头,二郎愿意做活,难道自己还不让他做吧,想着心里又有些许安慰,自己这个弟弟,品格不错啊,知道分担了,看来老天对自己不薄。

有二郎把水提走了,李安就不着急了,慢慢的捡了一堆柴火回去,准备做饭,李氏争着要来做饭,但她的饭做得实在难吃,李安实在不愿意让出做饭的位置,李氏看争执不过李安,就任由李安去了,李安心中并没有男人不能做饭的想法,也不赞同这个世界的男尊女卑,只觉得大家都是为家庭付出,谁多干点都是一样的。

杂粮饼子确实是不好吃,吃起来很硬,卡嗓子,李安把杂面和了一些白面,揉了揉,揉成像馒头一样的东西在锅里蒸,虽然比不上馒头,但是比杂粮饼子好了不少,李氏和二郎吃了都连声称赞。

二郎帮着烧火,李安把所有的面都蒸上后,来到了院子里,正是春天的时节,又刚刚下了几天雨,院子里的梨花和桃花都发出了新枝,看起来很是漂亮,李安是学设计出身的,见此情景一时手痒,就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起来。

李二郎烧着火抬头一看,发现他大哥不见了踪影,跑到院子里来找,正好看着李安在地上画着,憨憨的说道:“哥,你画的真好看,比娘买的花样子还好看,你就别叫娘出去买花样子了,你给娘画不就好了吗?”

花样子?李安眼前一亮,连忙抓住二郎的手臂,问道:“什么花样子?”

“娘绣东西用的花样子啊!”李二郎奇怪的回答道,怎么大哥生了一场病,好多东西都不记得了呢,果然还是自己聪明,生病没把脑袋生傻,想着又憨憨的笑了起来。

李安已经懒得理他二弟的幻想了,脑中被金灿灿的钱吸引了,对啊,自己前世就开了个设计公司,设计东西对自己来说最简单不过了,画花样子简直就是如囊中之物,下笔就来的事情,如果能把花样子卖出去,自己还愁什么啊。

想到这里,李安一把拉住二郎,问道:“娘买的花样子是什么样子的?多少钱一张?”

大概是李安急切的样子有些吓人,二郎吓了一跳,磕磕巴巴的说:“那个,那个,一文钱一张,花样嘛,我给你拿去......”说着就跑到屋里去了。

二郎很快就拿着几张草纸一样的东西跑了出来,最粗劣的草纸上描着几朵简单的花朵,这水平嘛,就是小学生都能画出来的东西,就这样李二郎说的花样子了,本来李安还有一些顾虑,但是看见李二郎拿的这些花样子,顿时信心倍增,就是一文钱一张,实在是太便宜了,而且,怎么卖出去也是一个大问题。

李安拿着花样子问二郎:“这些花样子,娘是从哪儿买的?”

李安觉得不会是县城,李安问过了,这儿离最近的县城,走路都要走一天的路程,坐牛车至少也有半天的路程。

在李家,别说牛车了,就是鸡鸭这等小牲畜都没有,听二郎说以前倒是喂了几只鸡,后来两个哥俩儿生病,就全给卖光了换了银钱,现在家里一颗鸡蛋都没有,整个李家村里,李家就是实打实的贫户。

二郎挠了挠头道:“邻村有个小货郎,人称小猴哥,长得跟猴儿一样,是个走街串巷做买卖的,隔三差五就会来我们村一趟,这花样子就是娘找他买的,他媳妇还会做麦芽糖,一块一块的放在坛子里,一文钱两块,以前咱哥俩不是最喜欢缠着娘给我们买了吗,哥,你咋忘了呀!”

李安这才想到自己不应该不知道这些事儿啊,一慌张就露陷了,看着李二郎疑惑的眼神,说道:“上次生病我忘了好多事儿,只记得娘和你了,其他很多都不记得了,我怕娘担心,就没敢跟她说。”

李二郎恍然大悟道:“我就说嘛,哥你怎么跟以前不一样了,原来是这样啊,放心吧,我不会跟娘说的。”

我心里面满头是汗,听见李二郎这么说,又感叹道:这李二郎也太好骗了些!

虽然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看见二郎口水直流的样子,李安不禁笑道:“等哥挣钱就给你买糖,到时候你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李二郎眼睛一亮:“真的?想吃多少就有多少?”

李安摸了摸他的头顶,笑道:“哥不会食言的。”又问他:“那货郎什么时候来?”

二郎道:“过年的时候来得勤些,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如今应该在家里种庄稼呢!”

于是李安道:“那行,你上心瞧着些,等他来了,告诉我就行。”

从这天起,李二郎每天一大早就去门口提水,提满了水就去村头捡柴禾,一边捡一边往村头的路看,就怕小猴哥从门前经过,没给自己哥说,耽误了哥哥的大事。

二郎心眼实,没计较李安生病醒来后怎么变化了这么多,就知道哥哥生病后,家里仿佛有了主心骨。家里也变得不一样了,变得细心了许多,被褥天天拆了往外晒,晚上钻进被窝,暖乎乎的舒服。

吃食也变化了不少,就算不能顿顿有白面做的面条和馒头吃,可就算难吃的杂面饼子,哥哥也能化腐朽为神奇,面饼也能变得好吃起来,他悄悄的想到,哥哥永远能这个样子就好了,娘在背地里不知道哭了多少回,直夸哥哥懂事长大了。

要说坏处还是有一些,就算不能直接喝水缸里的水了,要喝用水烧开的水,吃饭前要洗手,睡觉前要洗脚。

虽然麻烦是麻烦了一些,晚上哥哥做完一堆活后还要给全家烧水泡脚,还帮娘把脚盆端到她面前,李二郎这样想着,哥哥那些有点儿不好的地方都变得完美了起来,他在心中立誓,有能力了一定要好好报答哥哥。

其实李安也不想天天盯着李二郎,可是他之前就是喝生水出了问题,这辈子好不容易有家人了,自然不能轻易的失去,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必须得,凡事慢慢来,养成习惯就好了。

并且李安的策略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李氏和二郎已经渐渐习惯了不喝生水,还有洗脸洗脚,至于洗澡,现在条件还不允许,一切要等家里富裕了再说。

李安现在觉得,一切归零也不错,索性习惯了打拼,李家穷的叮当响,但是恰恰这样也给了他空间,让他去创造一个心目中的完美家庭,从无到有,也让李安心中找了了消失已久的激情。

这天,李安正在拨弄自家院子里的菜苗,脑子里却在绘制未来蓝图,前世他就是开设计公司出身,设计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李安不急,他才十六岁,有的是时间去实现。

正想着,突然听到外面有拨浪鼓摇动的声音,李安正在想是从哪儿来的,就见李二郎像窜天猴儿似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嚷:“哥,哥,小猴哥来了。”李安在心里默默吐槽道:“你才像只小猴子咧。”

李安大喜,三步作两步跨出了家门,一到外头就见货郎挑着挑子,手里抓着一个拨浪鼓,脚下却不停,眼看着就要从家门口过去了,李安一急,几步蹿了过去,拦住了货郎的路。

那货郎定睛一看,原来是李家大郎,挑子也没有撂下,挥挥手道:“我当是谁啊,李大郎啊,拦着我的路做什么,去别处玩儿去,再淘气,我就跟你娘告状了啊。”

李安从来没有受到过此般待遇,但是也知道这个货郎是知道他家穷,买不起东西,才想赶他走,要是以前的李安早就发火了,但是想到李家家徒四壁,李安忍了忍道:“今天天儿热,小猴哥一路走来说不定口渴了,不如去家里喝口水歇歇脚,我娘说想要几张花样子,绣花卖呢。”

小猴想到自己一路走来确实是干渴难耐,于是就应了一声,跟着李安进了院子。

这一进院子小猴就愣了,李家他之前是来过的,家里就两个半大小子,一个没劳动力的妇人,穷的叮当响,院子里乱七八糟也不像过日子的,这才十天半个月没来,李家就变了个样儿,如果不是跟着李大郎进来,确定是李家,这货郎还以为自己走错了门呢。

要说也没有添置什么东西,可就是看着不一样了,货郎仔细瞧了半天,才算瞧明白,就是干净规整了许多,水缸虽然还是缺了口,但是擦的锃亮,上头还改了盖子,院子里也还是黄土地,可是却异常干净。

柴篷虽然还有破洞,但是柴火都码的整齐有序,看起来就很舒服,也不觉得脏乱了。

货郎东瞅瞅西瞅瞅,可是却没有看见李氏,便问道:“大郎啊,你娘在哪儿啊,不是说要选花样子吗?”

货郎正发愣呢,李安就倒了一碗水递过来,“小猴哥,家里也没什么好招待的,就喝碗水解解渴吧。”

货郎也实在是渴了,接过去咕噜咕噜喝了半碗,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今天喝的水竟然没有土腥味儿,喝起来特别顺口,谢了才道:“大郎,叫你娘出来挑花样子吧,我还急着去别家呢,这次的花样子是从省城进的货,特别漂亮,还没有被人选过呢。”

李安回屋看了一圈,装模作样的出来:“奇怪,我娘刚才还在家里呢,怎么我出去一会儿,就不在家了呢,可能出去干活了,我来帮我娘挑吧,我知道她想要什么花样子。”

货郎闻言点点头,从挑子李翻出一沓花样子出来,让李安挑。

李安接过花样子翻了翻,果然都是看起来很粗糙的花样子,就摇摇头:“这些花样子也太丑了吧,还有没有更好看的?”

货郎愣了愣,好的自然有,虽然都是庄户人家,但是也有个贫富之分,穷的就买便宜货,富一点儿的,偶尔也会买好的,更有嫁姑娘娶媳妇儿的人家,为了置办嫁妆跟彩礼,绣活儿也不一样,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百鸟朝凤.....五文、十文、甚至二十文一张的都有,只不过,这李家买得起吗?

仿佛知道货郎的心思,李安说了声“稍等。”转身进屋就拿了这几天在家里画的几张,拿出来递给货郎:“小猴哥,有我这样的吗?”

第四章合作达成

货郎接过李安递过去的花样子,眼睛都亮了,虽然是看得出来是用烧过的黑炭画出来的,看着有些不精细,但是样子却十分的好,画的岁寒三友,里面的松竹和梅花画的傲骨铮铮,而且十分逼真,才子佳人肯定争先要买了,这一块画的是喜上眉梢,只见梅花枝头站着两只喜鹊,寓意喜上眉梢,双喜临门,这种花样子货郎虽然看过了不少,可是把喜鹊画活了这还是第一次见,这样的花样子,去县城拿货,没有十五文绝对拿不下来。

真想不到这穷的快吃不上饭的李家,竟然有这么好的东西,倒是从哪儿买的,这十里八村的货郎可就自己一个,莫非有人跟自己争买卖?

想到此,货郎急忙问:“大郎,你娘这花样子从哪儿买的?”

李安目光闪了闪,为了画这两张花样子,自己可没少费劲,把家里翻了一遍,也没找到笔,后来想想,便觉自己十分可笑,李家都是些目不识丁的庄稼人,家里哪会有笔。就算自己想出赚银子的手段,没有工具也无法施展。

正着急呢,看见厨房灶火旁有烧过了的黑碳,李安想着可以试试用来画画,然后剪了自己两件破烂的衣服,剪成小方块,用碳在上面试了试,竟然真的能画出来,果然是天助我也,虽然粗细有些不同,却能看出来画的是什么,还很有些神韵。

至于花样儿,前世李安见得太多了,就画了几个简单但是寓意好的花样,复杂的则需要用笔。不管怎么样,能挣到钱就好。

即便这么想,毕竟是头一笔买卖,成败在此一举,心里仍有些忐忑,从货郎接过花样子开始,李安的目光就没离开货郎的脸,度量这笔买卖到底成不成,一颗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直到那货郎问出这句话,李安才算松了口气。

却不打算应他,这小子一看就油滑,自己若直接说这花样子是自己画的,说不定被他哄了,怎么也要打听出行情再说,二郎那天给自己看的花样子那些粗劣非常,才一文钱五张,自己这些若是也卖哪个价儿,可不值。

想着,伸手从货郎手里拿回花样子:“小猴哥怎问起这些来了,只说有没有这样儿的就是了,我娘只要这样的。”

小货郎一听认了实,以为真有人跟自己争买卖,更急起来,忙道:“大郎,告诉我,小猴哥给你糖吃,这花样子到底从谁手里买的?使了几个钱?”

李安眨了眨眼,正想编个理由是圆一下怎么得到这几块花样的,

谁知道二郎却挠挠头:“哥,这不是你画的吗?我那天看见你画了。”

李安倒是忘了二郎的实诚劲儿,这会儿给二郎说破,不禁咳嗽了几声道:“那你又知道了。”说着瞪了二郎一眼。

二郎再不会瞧眼色,这会儿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闭上嘴,说了句:“我去捡柴火。”一溜烟跑了。

小货郎本来就是个心眼儿活的,听了二郎的话,又看看那花样子,明明白白就是旧衣服布料,还是旧的,这么好的花样子,怎么会不用纸,眼珠子转了转,心里琢磨,刚给这李大郎几句话绕糊涂了,倒没底细想,便真有跟自己争买卖的,也不会来李家村这么偏僻的地界。

再说,若到过李家村,必然要从自己家门前过,怎自己竟不知道,若说这花样子是这小子画的,倒说的通。

这么想着,忙又摇头,李家这大郎,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几斤几两重自己心里有数,若是他自己画出来的,那可真是传说中的神童不是,只是现在才表露出来,也活该李家有大造化了。

自己这挑子里的货,数着花样子卖的最快,可货却不好进,这东西瞧着不起眼,可也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好的画匠不屑干这个,差的画匠,画出来的花样子又不好卖,故此,自己只能弄些一文钱十张的充数,其实,那些好的更好卖,虽说贵,可样儿好,绣出来的活儿也不一样,便家里不富裕的,绣出来拿出去卖了,也能贴补些家用,奈何就是进货难,若是李大郎有这样的本事,那自己以后可不愁了。

这样想着,便道:“大郎就别哄你哥哥玩了,您跟哥撂句实话,这花样子不是大郎自己画的吧。”

李安没应,却也没摇头,只抿着嘴笑了一声:“是我找你买花样子,你倒问起我来了,这是什么道理?”

李安这话一说,货郎就知道,这花样子真是他画的,虽觉着稀奇,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自己不信,把今儿的事儿从前往后想了一遍,货郎算彻底明白了,李家的日子不好过,大郎在门口堵着我就为了卖花样子了,算了算了,人家天生就是有大造化的,普通人可吃不了这碗饭。

想明白了,遂嘿嘿笑了两声:“大郎你就饶哥哥我吧,你哥我也不糊涂,咱们俩明白人就别绕弯子了,大郎有这样的本事,以后还愁什么,实话说,大郎这样的花样子能比得上好的画匠了,便在县城里也难得,进货怎么也要五文一张,只不过,你用的布不妥,画的也不大精细。”

五文?李安眼睛都亮了,若自己一张花样子能卖五文,十张就是五十文,虽说不算太多,到底是有了钱。

想到此,李安看着货郎:“家里头没有趁手的纸笔,画的便粗了些,哥哥实在,我也不兜圈子了,这儿跟哥哥打个商量,你在县城进货不是五文一张吗,你只给我四文就好,只一样,我手里没闲钱置办纸笔等物,这些需你帮我买来,钱也是你出,若你应了,咱这买卖就算成了,若不应,便当我的话是耳旁风,从这个门出去,接着做你的买卖去。”

货郎暗暗后悔,刚才自己实在不该说出五文一张的行情,这会儿李大郎都知道底儿了,且开了四文的价儿,自己倒不好再说什么了。

又一想,纸笔才几个钱啊,这李大郎画的花样子,可比自己进的好多了,若是用了好纸画出来,弄不好能卖出更好的价儿,就算给他一张五文也是捡了便宜柴火,错过这个村儿,可就没这个店。

想到此,痛快的点点头:“说起来咱两家还是亲戚呢,虽说有些远,到底跟别人不一样,你家日子过得不好,哥哥心里也心疼,可是哥哥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啊,现在你有这项本事儿哥哥也替你高兴,这样吧,纸笔大郎也不用操心,明儿后的我就给你送过来,大郎你的花样子画好了,咱们一手钱一手货,绝不赊欠。”

李安想到古代的毛笔自己也不会用,想到女人画眉的笔应该会比较好用,于是说道:“哥哥,弟弟我不识几个大字,毛笔用不好,不适合画东西,你就给我两支眉笔就行了。”

两人说好,小货郎就走了,转过天,小货郎果然把东西送来了,眉笔两支,墨一方,另加一沓子裁好的宣纸。

李安磨了墨,用眉笔勾勒出一枝松竹,虽仍有些不习惯,却比黑炭好太多了,看着这些东西,李安暗暗点头,这小子倒真是个买卖人,说话做事清楚利落,若是讲诚信,倒是个靠的住的,或许,自己可以考虑以后跟他合作点儿别的买卖,画花样子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李家穷,为了省灯油,夜里是不点灯的,基本天一黑就睡了,好在二郎有把子力气,人又勤快,虽说才十岁,也替李安分担了不少活儿。

李氏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农妇,人也有些糊涂,以前丈夫活着的时候,家里大小事儿都是丈夫做主,她只要听从丈夫的就好,自己没什么主见,也之所以丈夫死了,才把日子过成这样儿,如今大郎把家里的事儿都抄了起来,李氏索性都听李安的,倒也省心,反正家里的家底儿就这么多,都是给儿子的,怎么折腾也没事儿。

虽是农忙时节,李家也没庄稼收拾,倒也闲在,李安打完水,教完菜,就在院子里的桌上摆了笔墨,开始画花样子,想着他摇摇头,以前声名鹊噪的大设计师竟然沦落到给女人画花样子讨生活的地步了。

李安专门找简单的画,什么福至心灵,寿比南山,岁岁平安,年年有余,福寿双全,金玉满堂等等,复杂的,李安打算留到以后,如果这些卖的好,再画复杂的,复杂的费功夫,自然就不能卖四文钱一张了。

李氏今儿也没出去,在家做针线,嫌屋里头黑,就把针线笸箩搬到院子里来,做的是我和二郎的鞋,李安抬头看看李氏,都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李氏一圈拳拳爱子之心也让李安孤独无依的灵魂感到十分温暖。

李氏已经将鞋底那好,在绣鞋面上的花纹,昨天回来听说李安会画花样儿还能卖钱,高兴的在他爹的排位前絮絮叨叨了几个小时,直说老天有眼,才能让儿子这么有出息,家里也开始有进项了。李安画花样子画的极快,几分钟就画好了一个,李氏在旁边看着,心里喜滋滋的,自己儿子这么又出息,当娘的脸上也有光彩。

那些花样子李氏见过,有钱人家的衣裳,鞋上头绣的,都是这样的花样儿,记得去年里正家大儿子接新媳妇,新娘红盖头上就是绣的这样的花样子,当时李氏眼睛都看直了,直说没见过这样好看的盖头,谁知道今年自己儿子就已经可以画出这样好看的图案了,李氏觉得更加骄傲了,已经佝偻的腰都挺直了不少。

这么想着,手里的活停了,李安一抬头见她娘眼睛发直的盯着自己画的花样子,便顺手拿了递给她:“娘喜欢这张,就拿了去,比着绣个枕头套子枕着。”

“枕头套子?”李氏回过神儿来:“这样好的样儿,绣枕头套子可不糟蹋了,也行,娘给你绣接媳妇儿用的大红被子和枕套,到时候你成亲的时候就不用手忙脚乱了。”李氏喜滋滋的说道。

李安听得一头黑线,自己这个身体才十六岁,还没有发育成熟,这么小娶什么媳妇啊!但是古代成亲早,上辈子自己也没结婚,这辈子能不能成亲都是要看造化了。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